联系我们

凡人陶艺
地址: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陶瓷城F1区
电话:13646175849 
      14706157419 
联系人:周先生
网址:www.frzsys.com 
邮箱:web@frzsys.com

 新闻中心
紫砂艺术中的龙元素:活龙活现紫砂中
 点击数:7045次 添加时间:2012-8-9 [打印] [关闭] [收藏]
 

    “龙”是中华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出的一种虚拟动物,被尊为万兽之首,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。《说文》中认为:龙,鳞虫之长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《本草纲目》则称“龙有九似”,为兼备多种动物之所长的神兽。十二生肖中的动物鼠、牛、虎、兔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都是真实的,唯有龙是虚拟的。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,龙的影子几乎随处可见,紫砂艺术品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 紫砂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一带的特产,是极其珍贵的矿物材料,有“价埒黄金”“人间珠玉安足取,岂如阳羡土一丸”之说。在宜兴紫砂器中,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,紫砂茶壶所泡香茗“盛暑越宿不馊”“不夺茶味”,很受人们喜爱。在宜兴紫砂壶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,与龙元素的相关连接不少,且龙元素在紫砂上的形象多与瓷器、玉器等艺术品上的不同,另有一些趣味。

与龙有关的紫砂壶型

  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紫砂大师顾景舟在《宜兴紫砂壶艺概要》一书中有过这样一段话:“经我数十年的揣摹,觉得他的各式传器,堪称集砂艺大成,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。从他选泥的精练,造型上审美之奥邃,创作形式上的完美,技艺的高超,博得一时传颂,盛誉之高,大有‘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’之慨。”邵大亨是清代嘉庆年间的紫砂艺人,作为紫砂史上毋庸置疑的制壶大师,其制壶功力非凡,虽英年早逝,所出作品却无不经典。他首创过一款名为“鱼化龙”的紫砂茶壶,雕以龙头鱼身,将“龙鱼互变”的意思完美地融入壶中,寓意中魁高升、飞黄腾达,创意极佳。圆形的壶体通作海水波浪图案,大开大合,虽简单几刀刻划,却将翻涌海水刻划出来。立体雕出的龙首探出,将壶柄巧妙地设计为龙尾,壶腹为龙身,似蛟龙腾海,神气活现。因为鱼化龙壶构思得极为巧妙,后来清末紫砂艺人黄玉麟也模仿邵大亨制作了鱼化龙壶,仅对壶形作了些许改动。后来他的鱼化龙壶逐渐取代邵大亨,成为这种壶型的标准样式。黄玉麟所制的鱼化龙壶,砂质温润细腻,紫里透红。壶面浮雕鱼、龙、云、水与壶身浑然一体,刻划精细,生动流畅。此外,黄氏还在壶肩部前后双穿耳孔环,再装配铜质软提梁,以方便提取携带。黄玉麟之后,清末民初的紫砂艺人俞国良也擅制鱼化龙壶,几与黄玉麟的相同,只是因为那时的泥料开采淘洗工艺有所提升,所以俞氏所制的鱼化龙壶壶面更为精致。继邵大亨、黄玉麟、俞国良后,近代紫砂名家范大生,以及现当代紫砂名家朱可心、汪寅仙、何道洪等人都制作过形制精美的鱼化龙壶,使之逐渐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,并得以延续和发展,最终成为紫砂壶中的代表之作。

    除了最为经典的鱼化龙壶外,紫砂壶的其他壶型中也多有涉及龙题材的。如龙头一捆竹壶,亦是清人邵大亨所创。该壶胎泥材质细腻,通体呈紫褐色,砂色紫润可爱。壶身造型是以64根细竹围成,象征着众经之首《周易》所演绎的八八六十四卦象。壶底四周由4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作足,上下一体,显得分外协调。壶盖微凸,为伏羲八卦方位图,盖钮为太极图式。壶流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,别有生趣。此壶含意深邃,堪称紫砂壶艺术中的极品之作。在1994年邮电部发行的《宜兴紫砂陶》特种邮票4枚中,有一枚便是这件龙头一捆竹壶。可以说只此一把壶就足以将邵大亨送入紫砂的庙堂之中,永受万民香火朝拜了。

    三兽壶是紫砂壶中另一个经典壶型,今天可见的传世品中有陈绶馥和邵赦大所做的三兽壶。陈绶馥是雍正年间人,邵赦大是道光至同治年间人。陈绶馥所做三兽壶,壶嘴和壶把统筹设计,虽然有明接关系,但给人的感觉相当连贯,浑然一体。壶腹扁圆看上去是左右两边的张力拉伸出来,壶嘴、壶把上的兽均为手工雕刻,稍有功力不济,就易使其没了神态。紫砂制作讲究“三点一线”,即壶嘴、壶把、壶钮最高的3个点要在同一线上,该三兽壶在设计壶型时巧妙地运用了此原则,在壶嘴、壶把、壶钮三处分别设计了三种瑞兽。尤其是将壶嘴设计为龙口,饮者喝茶时水自龙口流出,既意境超然,又分外吉祥,满足了中国人纳吉的心理需要。

    此外,朱可心等近代紫砂艺人在新中国建立后,由于创作环境大大改善,也进行了不少与龙相关题材的创作,烧制了如云龙壶等一些与龙相关的紫砂题材作品。

挂釉紫砂上的龙图案

    紫砂壶的装饰不同于以丰富的强烈冲击感为特征的其他工艺品,它是充分利用紫砂泥料固有的肌理质感、造型变化和泥色魅力来表现其装饰效果,不轻易附加装饰,多以素朴雅致为主。但清代早期因为宫廷炫耀“康乾盛世”而开始盛行紫砂彩釉壶。这类紫砂彩釉壶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紫砂装饰艺术,制作时不惜工时,精工细作。用各种色彩的釉料,在本色紫砂器上绘以人物、山水、花卉以及书法等各种图案,再进行二次烧制。此类壶显得雍容华贵,艳丽多彩。一些皇室贵族们也纷纷仿效,不惜花费重金订购紫砂彩釉壶。后来在陈曼生等人的致力矫正下,这样的繁缛之风才逐渐在紫砂壶制作中消逝。

    虽然今天看来这样的创新使紫砂大大地违背了它本该具备的古拙、淡雅之风,但在这一时间内,因为挂釉的出现也使得龙跃紫砂上成为可能。传统的紫砂“光货”因为是紫砂原矿泥料烧制,就有了很多优缺点,比如壶表面常会存有一些大小不同的沙粒等。所以要想将身有鳞片的龙很好地表现在壶身上并非易事,于是今之所见清乾隆以前的紫砂壶型中,多是在壶把、壶嘴处采用仿生做法,壶身只是用刻写诗文来增加文化含量的。至乾隆时期有了如此光滑的釉面,就使很多题材的表达成了可能。

    这一时期的挂釉紫砂壶,题材开始多种多样,牡丹花卉、风景山水、民俗人居等等题材蜂拥而出,而壶型则多为提梁或汉方式。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挂釉紫砂壶中,龙的形象多是呈飞腾之状,坦言之,比起清三代官窑瓷器上的龙纹,挂釉紫砂壶上的龙纹明显随意潇洒许多,力度与张力却显得不足,与官窑瓷器上的龙纹不能比美。但要说明的是,一把紫砂壶的成功烧制从打身筒的第一步开始到入窑最后烧制结束,都是由一人完成的,而瓷器上是分不同步骤,由不同的艺人完成。瓷器中有专门负责绘画龙纹的艺人,画龙成百上千,精益求精,自然不在话下。而紫砂艺人涉及题材广泛,龙纹只是其中的一种,有所不足,也是情理之中的事。正因为那样的不拘泥而随意,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却另有几分可爱。